如何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泰州的做法暖心了!|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⑤
民小编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同时对教育重要地位也作出了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未来五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有哪些重点任务?江苏省泰州市从优质资源供给、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着手,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体现了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高度重视,更加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2021年、2022年泰州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召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大会,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泰州将切实把握好深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把优质资源供给作为最优先的选项、把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最优先的考量、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优先的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优质资源供给作为最优先的选项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毫不动摇地把优质资源作为最基础的要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既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抓手,又是促进教育公平之举。
加快学校项目建设。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不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对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聚焦学校项目建设,不断加大高位统筹推进力度,积极化解“大校额”“超班额”问题。但客观来讲,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扛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责任,把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规划建设机制,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用地,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全力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确保“十四五”期末全市学位供给水平达到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
推动学校集团发展。2015年起,泰州大力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形成了“一地一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新建校、薄弱校、农村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不过,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还需要最大化发挥。我们将充分考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位置、生源、师资等多种因素,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力度,打破校际甚至市(区)边界,赋予教育集团(共同体)更大的人事、经费和资源自主权,加快形成“紧密实体型+联盟共享型+教研一体型”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着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努力满足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年建设,泰州已经建成教、学、研、管一体化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多元共建、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模式。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千兆接入教育专网,“泰微课”“泰金课”和线上学科答疑、数字作业资源库等实现“一号通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享受名师优课资源。未来,泰州将把教育城域网主干全部提升至万兆,深入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探索智能终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途径,推动传统教学方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转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推动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把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最优先的考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质量作为最核心的考量。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就不可能有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自觉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都能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将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全过程、各环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优化德育方式方法,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育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大志向、大情怀。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各类育人载体作用,按照学生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设计学生读本,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推动学段间思政课联盟共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引进校园、丰富课堂、武装头脑。
聚焦教育质量。“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减不掉的是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不能减的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质量追求。近年来,我们聚焦课堂教学,强化作业设计,构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愈加感受到,如果没有学校教学质量的“增”,“双减”减掉的就不是负担,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我们将牢牢把握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把教育资源优化和要素配置聚焦到教学环节和教育质量上来,常态化开展“减负增效提质”行动,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探索基础教育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真正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全面把握素质教育时代特征,在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基础上,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借助校外实践基地和劳动体验场所,分类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深化“教师妈妈”品牌活动,实施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学生”帮教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极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逐步构建完善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掉队”。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优先的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毫不动摇地把教师队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这两年,泰州出台系列政策,涉及师德建设、招引培育、激励表彰、待遇保障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突破性的改革几乎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泰州有近五万名教师,这不仅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更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必须全力以赴抓牢抓好。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我们将牢固树立“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理念,持续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落实师德教育第一课制度,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入职宣誓、师德承诺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珍爱职业、崇尚荣誉,恪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锤炼过硬师德师风,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让教育者大有发展。教师职业有“奔头”,工作才能有“劲头”。近年来,泰州持续在职称、岗位制度改革上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比例限制、达法定退休年龄延退女教师不占岗位职数等办法,释放数百个高级教师岗位。今年起,每年统筹一定数量高级职称计划,用于一线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破除“论资排辈”现象。我们将按照“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的要求,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断优化选人用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系列政策,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级别,以人才优势谋求质量优势。深化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优化三级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推进“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实行目标式培养、动态化管理、考核性激励。依托“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建立“名师培育导师团”,对教师教科研进行精准指导,助力培养更多教育名家、教学名师。
让教育者更有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近年来,泰州不断提高教师待遇,逐步健全教师收入保障长效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利教惠师政策,在中小学教师招聘与优秀教育人才引进上敢于打破条框束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绩效分配,更加突出多劳多得、绩优多得、责重多得的评价导向,推动政策、资源重点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持续加大教师表彰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开展“春蚕奖”等表彰活动,把有突出贡献、有动人事迹、有引领作用的教师典型评选出来,让所有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尊崇感和幸福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泰州教育系统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优质”业绩回报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21期,原标题《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袁振国等: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④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③ | 芦咏莉: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育人的必然要求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